敬畏自然 (作者:詹克明–核物理学家)    

(之一)

大自然既简单又复杂,像个朴素和蔼又渊博深沉的学者,它深藏着自己博大精深的内涵,外表却又显得极为平易随和。天真的稚子也能如鱼得水地嬉戏其中;大字不识的山村老汉数着粗硬的手指也能对付。顺应自然的活法真的挺简单,但是当你试图探究它深层内里之秘密时,它一下子又显现出层层缠裹的错综复杂,你会感到它是那么深不可测,奥妙无穷。不论你钻透多少层,总归还有更深的一层谜把你兜住,你仍然不知道造成这更深一层“果”的“因”又是什么。人啊!凭你这点本事休想跳出“未知”罗网的盘丝洞。

大自然似乎更偏袒简单的活法。头脑简单的羚羊也可以悠哉地生活在大草原;从不思考的蚯蚓也可以舒缓地纵横地下,繁衍生息。大自然只消交给它们几件“本能”的看家本事,就够它们吃一辈子的。倘若你看到蚯蚓无端地爬上高出的路面,两天内必有一场暴雨。咱们人类动用了那么多先进技术:宇宙火箭、气象卫星、太空遥感和大型计算机,分析了一张又一张气象云图,进行48小时天气预报,还常有报不准的时候,而这个一条直肠子通到底、不能再简单的小小蚯蚓又凭哪门子本事做出如此准确的气象预报呢?

简单性与复杂性都是一种活法。庄子观鱼,鱼望庄子,一个活得复杂,一个活得简单,不管选择哪一种,大自然都给你条生路。顺生、顺时、顺应自然,大自然就象白昼那样一目了然。活着并不难,不信?你去问牛。

大自然还算公平,他宠爱简单,也奖掖复杂。他总是给复杂者出难题,却从不为难简单者。苦恼总是属于头脑复杂者。大自然创造出会思考的人类,不过是和他玩一场永无休止的“有奖猜谜”游戏。奖品是——你猜中哪一条,就可以使用哪一条科学原理,将它变成技术产品,供人类享受。人类——大自然的天然“谜友”,要是不互相打架,总是斯斯文文地猜谜该有多好!

人类祖先出自于知识贫乏,对大自然充满着神秘、恐惧与困惑之感;当今一些科学巨匠出自于对大自然的的透辟理解,也被它那不可思议的美妙、庄严和深邃所震撼。这两种人对大自然存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惟独那些灌了“半瓶子”粗浅知识的现代人反倒狂妄傲慢的了不得。

不要以为未知都在离我们现实生活十分遥远的科学前沿,诸如宇宙起源、生命起源、黑洞、夸克、超弦……也许在我们身边,甚至在我们最为熟知的地方偏偏存在许多“谜洞”和“谜眼”。有时发现之后人们才领悟到它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科学新天地,会令人类思维全部为之改观。

大自然创造了有感知、能思考的人类并不是让他反过来研究自己的。

我们的感官和大脑都是环境的产物,造就出它们,纯粹是为了人类在地球这个特殊的生态环境中获得最适宜的生存。仅此目的,绝无他意!

大自然本无所谓颜色、声音、味道,它只有光的波长、振动频率和相关的化学反应、物理效应。纯粹是为着人类自身生存的需要才“选择”了16——20000赫兹这段声波作为“可听”的声音,选取400——800纳米的光波作为“可视”的颜色。超出这个频率范围的声波哪怕再“响”我们也听不到——谓之静;越出这段波长的光哪怕再“亮”我们也看不到——谓之黑。可见静并非一定无“声”,黑并非一定无“光”,何以如此?完全是为照顾我们生存需要。

试想人类若能听到16赫兹以下的“次声”,则自家胸腔内,心脏跳动声如雷鼓,两肺呼吸如拉风箱,腹腔肠胃蠕动如狗舔汤盆,屋外孤鸟离枝,枝颤如拨琴弦,室内睡猫鼻息,气流如风笛长吹……日日夜夜陷入如此嘈杂,人类将何以安宁?同理,人类若能看到波长800米以上的红外线,则夜间人体通明,桌椅件件发光,取暖炉强光刺眼,又将何以安眠?盐本无所谓“咸”,糖本无所谓“甜”,空气和水本无所谓“无色、无嗅、无味”,这均为有利于人类生活需求而已。大自然无意特别恩宠人类,并未给予他超出生存实际需要的任何东西。人之视觉不如鹰之高远,不能象猫夜视;人之听觉不如蝙蝠之能辩“超声”;人之嗅觉不如猎犬与野兽。人类不能感知气压、电压、磁极、次声,不能自计时间,人类不得不靠发明各种仪器,借以延伸感官。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