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相寇准:游走在战士与文人的边上

寇准

1023年10月24日,北宋名相寇准逝世

一个人能知天命而泰然而终,厉害!有大功业也有诗才,难!

赵光义:朕得寇凖,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范仲淹:寇莱公澶渊之役,而能左右天子,不动如山,天下谓之大忠。

翻开历史书,我们可以看到,寇准在宋朝的幸福生活是以一个春风得意的少年开场的。

自幼天资夺人,熟读《春秋》,通晓三传,过乡试赢会试如探囊取物,平步至殿试。宋太宗年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可能是考虑执政事须稳重,或者是要挫少年才俊的锐气,总之年纪小的考生不予录取,有个人就暗地提醒寇准:要不你多报几岁的年龄?寇准睥睨了这人一眼,铿锵有力吐出八个字: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我寇准正是努力进取的时候,怎么能欺骗君主!且先不论忠君一事,来看他每日精进,勤书好学,并知道自己的努力是能经得起未来考验的,自信之人大抵如此。随后寇准中进士,这一年,他19岁。

宋朝的知识分子幸福指数比本朝高很多,皇室祖训之一就是不杀文人,此条规定让宋朝的文官力陈弊事而无后顾之忧。换个角度可以说,寇准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知识分子。

太宗皇帝虚怀纳谏,广开言路,碰上有想法敢说话的寇准很是喜欢。有了皇帝的几句首肯,寇准上奏的时候都显得有些有恃无恐了。曾发生过这么一件事,寇准在一件河道治理的事情上和宋太宗意见不合,宋太宗说不过寇准,肚子又在打退堂鼓,于是想退朝去吃午饭,寇准说不行,你得听我说完。宋太宗听了很生气起身想走,寇准大步上前,一把紧紧拽住宋太宗的袖子,一副我陪你一起不吃午饭的基情眼神看着他,宋太宗尴尬无奈地坐回原位,听到黄昏落幕才退朝。事后宋太宗感慨道:朕得寇准如李世民得魏征。

夸奖贤臣的同时自比明君,再好不过的比喻。

太宗皇帝退位后,宋真宗继位。这个皇帝的魄力不及他父亲,当时契丹攻打到一个澶渊郡的地方,宋军节节败退,情势危急,宋真宗问大臣们怎么办,大臣们面面相觑,哆哆嗦嗦抖出一个“逃”字,鲁迅笔下“真的猛士”寇准站出来一声猛吼:力主抗辽,请皇帝御驾亲征。宋真宗虽然害怕亲征,毕竟没有像祖父辈那样舔过刀刃,但还是觉得寇准比较靠谱,同意了亲征。

澶渊郡被黄河一分为南北二城,到了南城,宋真宗已经能遥望见北岸兵势正旺的契丹军,气势汹汹如豺狼猛虎,不敢渡黄河。寇准再三坚决请求宋真宗过黄河,提士气,壮军威。宋真宗胆怯惜命,愣是不管寇准眼珠子急得都快掉出来,也不愿意过黄河。气急败坏的寇准喊来将士,推起皇帝的辇车就跑,血性的寇准还不忘用力扫上一马鞭,疼得人马不敢懈怠,宋真宗就这样过了黄河。千军万马看到黄龙旗,知道皇帝亲临,正是斩将杀敌邀功的时候到了,这一战宋军大获全胜,从此两军议和,享百年太平,史称“澶渊之盟”。

敢言敢当,遇事当机立断,偶尔脾气有些小急躁,这是战士寇准。和辛弃疾一样,以文起家,他是词人寇准。

江南春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断肠,
蘋满汀州人未归。

清丽婉转,柔美多情的笔触让我们看了不禁想问,寇准,你的内心到底是谁?观赏寇准的词,人们会怀疑他是优柔寡断的人,但一想到他决策澶渊之盟,那仁勇无敌的气概,哪里是一类事物。后人只好评论道:盖人之难知也如此!

寇准一生也遭遇过数次贬谪,有意思的一次是一个疯子,半路杀出拜他作皇帝,被同侪当做排挤的事端。后来宋真宗晚年中风,与寇准商议传位太子,事败后皇后掌权,寇准被排挤出汴京。宋真宗眼睛又患了疾病渐渐模糊,有一天就问随从:我眼睛里很久不见寇准的影子了,怎么回事呢?随从迫于皇后淫威,不敢吱声。

君臣情深,于斯可见。

1023年寇准被贬任衡州司马。这天清晨,寇准沐浴更衣,系上宋太宗送给他的犀牛皮腰带,朝着北面的汴梁俯首拜了几拜,命令随从摆设卧具,安详地睡在榻上死去。孔子说知天命者,大概如此。

寇凖年轻时曾写诗“到海只十里,过山应万重。”一语成谶,最后卒于东南门至海岸只有十里远的雷州,远离家乡万里。

留给妻子一首词:

踏莎行 春暮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预销魂,长空暗淡连芳草。

词中有誓,你我两心相知,只是我先走一步了。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