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品:《顾随诗词讲记》

顾随诗词讲记
顾随诗词讲记

诗中真实方是真正真实。
需自己充实精神体力而自然流露。
有担当,万物皆可入诗,不可限于个人之天地。
太白,工部非诗之传统,传统不可全露,引人印象,而显思情。

前看叶先生讲词,看不进,而12月8日观此书,或早或晚一小节,并心热,真是平生读书之快哉!
此书非只论诗,并有做人之大道!且记。
10年我在青岛读《中国文学简史》,读不下去,没有美的感受,而是以对美好的摧残的描写来揭露丑恶,来反映美好!

因此,这坚决不能给青少年读,因此我编选了本《世界的花》。

后遇《顾随诗词讲记》发现苦水先生也是如此观点:

平常写诗都是伤感,悲哀,牢骚,若有人能去此而写成诗真不容易。如烟中之毒素,提出毒素,提出后味便减少,若能成为诗,那是最高的境界。

文艺将来要发展成为没有伤感悲哀牢骚而仍能成为好的文学作品。

真是惊喜不已。

须知功夫在诗外,清新美好的之生命才是最重要的,若有此灵心,则自有美语也。


–叶嘉莹教授是蜚声海内外的学者,顾随先生作为她的授业恩师,对其人生学问的影响自不待说,而听顾随讲课的八本笔记一直被叶氏视为一生治学之圭臬,此次,《顾随诗词讲记》则是根据叶嘉莹先生20世纪40年代的课堂笔记整理而成。顾随先生的女儿之京女士又从新发现的叶氏笔记中整理增补《古诗中的夏天》、《说竹山词》等一万多字篇幅,讲记包括顾随在课堂上泛谈的诗歌妙理,以及诗人诗歌的专论。顾先生对诗歌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与深刻的洞见,纯以感发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凡是在书本中可以查考到的属于所谓记问之学的知识,先生一向都极少讲到,先生所讲授的乃是他自己以其博学、锐感、深思以及丰富的阅读和创作之经验所体会和掌握到的诗歌中真正的精华妙义之所在,并且更能将之用多种之譬解,作最为细致和最为深入的传达”
读经原典没时间啊,也没好的版本,今早又重读,一小会心就热了,热的最快的啦。
发现以前读的还是有点快了,一小时读一小节合适。
今天还是没有完全读进去,后面心急。
真读进去应该是这样的,看见引用的好的诗词,应该手写,而且手写的字的笔画软硬下笔急徐,写字时的意气都应该跟诗词的气质相对应,(今早写的,发现跟以前写的面目完全不同)并且想象诗词之境象,从而从形,音,意全面感觉,并通过手写,吟诵,心会去消化他,去胜物(就是胜该诗词,胜不是战胜,而是平等之融合)。今天基本读总论之(三)吧,引用的诗词都会心了。以前许多引用的诗词都没懂嗯。
这还不算真懂,据说再读进去就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心境都能感应到,这个额还没到这个境界,但额觉得这个诗一完成,就是个独立的有生命的存在,每个人的境界不同,所见所得亦不同,不能像王静安说的“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虽然不能感应创造者的创造心境,但是对于另一个创造者来说只要感应该诗词所在之境也可,因为我们不是去研究这个创造者去做学术,而是感应诗人所写之境,而该境已脱离诗人而独立,我们去感应他,这样在我们内心有此境相会时,自然融合,不一定非要有文字语言诗词来表达,内心充满而形与外自然就是悦,充悦和厚,典则古雅,这个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