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都是为了活下去罢了

–这娃这话都说,好人呢

当日秦二世胡亥,跟赵高闹矛盾。赵高指鹿为马之后,确认朝臣已经没啥威胁了,便指派阎乐,前去弑君。秦二世被逼到墙角,这才知道急了。人不能干等死啊,便跟阎乐讨价还价:

“吾愿得一郡为王。”被拒绝。

“愿为万户侯。”被拒绝。

“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当个平民老百姓总可以吧?

阎乐都懒得跟他废话了,直接动手杀了。

司马迁虽然爱编故事,但并非话痨。如此一问一答的周至谈话,想想意思,很是深远:

你上了那个舞台,而已经没有对抗的力气时,就只能被吃掉,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了。

 

本来嘛,胡亥的要求,提得也不算过分:自愿当个平民百姓,无权无势,也威胁不到赵高了,为什么非得赶尽杀绝呢?

 

曹操青州另一个例子:二世被弑时,外头项羽和刘邦正龙行虎步,分两路朝咸阳逼来,而他们身后,就是楚国名义的领袖、实际的旗帜楚怀王。这厮本来是楚国末裔,一个地道放牛娃,按说楚国被灭,他就没啥威胁了;不料天下一乱,他就又有作用,被扶将起来了。所以,也难怪赵高要对胡亥斩尽杀绝——虽然是废物了,哪天谁把他一奉立,举旗折腾,那谁受得了?当年陈胜吴广起义,瞎扯淡说是奉了秦国原来的太子爷扶苏之命,还跟项羽的爷爷项燕联合,一个秦国废太子和一个已故的楚国将军能折腾在一起,真是瞎扯——但有人信,你怎么办哪?

 

用赵匡胤的话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楚怀王、秦二世,都进了这个圈子,那就都是能逼近卧榻的人了。赵匡胤后来杯酒释兵权时,话说得很厉害:“有朝一日,有人以黄袍披在你身上,拥戴你当皇帝,那时还由得着你们吗?”黎元洪先生,当年就一定这么想:干嘛要拥立我啊?!关我啥事儿啊?!

所以,卧榻之侧,一切有威胁的,都可能被干掉。大家如果不甘于被干掉,就得竭力求生。

 

 

曹操五十六岁那年,交出了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这封表章写得明白:

他少年时,也不过像夏秋读书,冬春射猎;后来参军,理想不过是封侯,死时墓碑上刻个征西将军就高兴了。所以他后来因缘际会,位极人臣,已经过了自己的期望。但是:

想要他交出兵权?没门。因为他一交出兵权,就会被人坑害。不能为了点不贪图功名的虚名,就让自己处于实祸之中啊。

说穿了:兄弟我爬这么高蹲在这里为什么?不想死!

(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